安徽热线 - 安徽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综述之四:改善民生增强“获得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综述之四:改善民生增强“获得感”

发布时间: 2016-04-27 08:38:55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卢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终成效也体现在贫困群众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我省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民生指标,

□本报记者卢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终成效也体现在贫困群众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我省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民生指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民生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紧紧围绕民生改善这一根本目的。”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把民生改善摆在了更加凸显的位置。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我省正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带着贫困群众“冲刺”全面小康。

转移就业群众脱贫有门路

“每天吃过早饭,骑电动车到8公里外的县产业集聚区上班,下午回家还能赶上做晚饭。”今年42岁的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村民徐瑞红,以前在家照顾70多岁的老人和2个上学的孩子,种着5亩多地,家庭开销主要靠丈夫在建筑队打些零工。

2012年,徐瑞红与村里10多名村民一起应聘到鞋厂,每月收入2300元,挣钱、照顾家里两不误。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近年来,全省各地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拓宽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门路,成千上万类似徐瑞红的脱贫故事正在上演。

台前县的羽绒和汽配两个基础产业,每年带动全县约1万人实现脱贫;西峡县的香菇、猕猴桃和山茱萸三大“农字号”产业发展壮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这些产业;栾川县探索的“旅游扶贫”模式,带动全县约10万农民脱贫致富,“绿水青山”正变为“金山银山”……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是脱贫致富最快最有效的办法。但贫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常常面临就业难、就业后收入低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持续加大人社、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六路并进”培训工作力度,创新扶贫“雨露计划”培训方式,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称心”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去年我省启动了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计划3年内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3至5名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全省预计培训2.92万人以上,每人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将实现约35万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

办好实事实实在在解民忧

“要不是新农合,自己哪能拿出恁多钱?”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村民钱国现老伴儿患有偏瘫,这些年住了17次医院,前前后后花了十七八万元,好在新农合给报销了9万多元。

要想小康,先要健康。从2003年起步到现在,我省新农合走过10多个年头,参合率达到98.77%。筹资水平从人均30块钱,到现在的47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380元。去年10月,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我省全面启动大病保险工作,目前已实现省级统筹、全省覆盖,让“因病致贫”现象在老百姓生活中渐行渐远。

与解决“看病难”同步,我省瞄准群众需求的“靶心”,创新思路、探索经验,加快化解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因教致贫”、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社会“顽疾”,实实在在解民忧,春风化雨暖民心。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6.81亿元,改建贫困县农村公路2.54万公里,贫困地区行政村通车率达99.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2%……

多方关爱织密民生保障网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全面”,难点亦在“全面”。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精准帮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而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靠自身努力无法脱贫,则需要通过低保措施兜底脱贫,“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家庭有困难,社保来兜底”,许昌市永兴区韩东村居民张明军对这句话有切身感受。自从前年被确诊患心脏病后,张明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帮助张明军申请到城镇居民低保,让他有了“救命钱”。

“每月低保能拿225元,加上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吃药不用发愁了。”张明军说。目前全省和张明军一样享受城乡低保补助的群众达505.73万人,累计支出资金超过67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省200多万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被纳入农村低保。按照相关政策,我省将加大省级统筹,低保标准低的地区要在三年内逐步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确保实现全省脱贫“无锅底”。

近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贫困地区“三留守”人员生活更为艰难。对此,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各地要探索建立健全关爱“三留守”人员工作机制,让留守人群安全有保障、困难有帮扶、生活有温暖、精神有抚慰,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有活干,能挣钱,吃得好,住得宽,有学上,好就医……随着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来越多惠及民生的“大礼包”将送到百姓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多!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