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热线 - 安徽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海南新闻 走访海口坊巷:振龙坊里有“胭脂园”的鲜活记忆

走访海口坊巷:振龙坊里有“胭脂园”的鲜活记忆

发布时间: 2016-05-30 12:07:53 来源: 作者:
海南新闻,海南门户,海南新闻网,国际旅游岛

走访海口坊巷:振龙坊里有“胭脂园”的鲜活记忆


经过岁月洗礼,振龙坊的古建筑还清晰可见。

走访海口坊巷:振龙坊里有“胭脂园”的鲜活记忆


建于一八八八年的梅宅如今依然壮观。

走访海口坊巷:振龙坊里有“胭脂园”的鲜活记忆


老宅的房屋很结实。

海口坊巷

在现代,人口居住地多数以社区为单位,而在古代,就以街坊、巷弄为单位。

坊巷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国,无论是在哪一座城市,如果想了解这座城市的居民生活状态,那就要到菜市场去走走,如果想读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那就要走进她的古街坊、古巷弄。

巷弄好比是海口老街区的肋骨,老街上的巷弄很多,这些看似普通寻常的巷弄,承载着一段段或有趣、或深沉的历史故事,振龙坊便是其中之一。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海口所城也遗留下了一批古街巷弄,这些古街巷弄是海口城市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印刻着城市文化文明史的足迹。即使是在日异月新的现代文明冲击下,这些古街坊弄仍然保存着最具原生态风貌的生活状态,穿梭其中,还会寻觅到那些历史岁月刻录下的沧桑痕迹。

“所城”变迁遗留多

海口骑楼老街早已名扬在外,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其实,隐藏在老街地区的坊巷街道依旧保存着海口自古形成的商贸文化生态和历史遗韵,也是这座城市遗留的宝贵遗产。

一说到海口老街的古街巷弄,就先得追溯到“海口所城”的创建历史。海口,顾名思义,是海南岛第一大江南渡江的入海口,地质形貌属于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水系较多,从宋代起就海运发达,逐渐形成了海南岛与内陆往来的贸易港口,商贸繁华。

到了明代初期,倭寇猖獗,海口港附近的村庄常遭倭寇打劫掠掳,为巩固政权,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政府在海口筑城防敌,形成了海口所城。所城内外的街道是商贸集散之地,所城内居住的是防城的武官、做生意的商贾,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显赫的人物,是极为重要的贸易往来和军事防备重地。

老街文化研究专家冯仁鸿介绍,从明朝至民国时期,海口所城逐渐开辟为国内外贸易通商口岸,会馆兴起,商埠形成,街道迅猛发展。所城内有东门街、西门街、北门街、四排楼街、牛车巷、马房巷、振龙巷和龙牙巷等9条街道巷弄。后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人口密集,政府便拆掉了明初兴建的所城城墙,从此老街街区有所扩大,街道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时至今日,原先很多仅有五、六米宽的石板马路都被扩建成了行驶汽车往来的宽敞街道,原先所城内的池塘沼泽地也被填平盖起了楼房,街道地名更是随着朝代更换变迭多次,可居住在这座老城街区巷弄里的子孙后代们,依旧口口相传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振龙坊原名“胭脂园”

2009年,海口老街区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而后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走访老街,他们既感慨海口还保存有如此古韵精致的骑楼建筑,也对这些建筑破败严重的状况感到担忧。

对于老街区而言,老街的生命力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具有原始风貌的市井生活,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说着海南方言喝老爸茶,逢年过节烧香拜祖,延续着一代代人形成的传统生活习惯,保持着纯正的“海南味”。

振龙坊,是隐藏在喧嚣老街区里的一条老巷弄。从东门街沿街而下,右转入这条小巷弄。巷弄两边依旧保存着一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老建筑,铺面招牌、字号、牌匾依旧古色古香。

振龙坊原名“胭脂园”,直至今日,居住在老街区的人还是习惯于称呼这条巷弄为胭脂园。关于胭脂园这个地名的确切来源,已经无法得到明确考证。老街人猜测,这条街道邻近原先的海口娱乐中心饶园,饶园当时建有海口最繁华的“永乐戏院”,由此猜测,想必这里原先可能是买卖胭脂水粉的街道。到了解放年代后,不知何时胭脂园扩建改名成了振龙坊,“振龙”二字也是透露出这里百姓希望振兴发达、家康人和的寓意。

每天天蒙蒙亮,这条巷弄两边的铺面铁门一拉上,各种生活嘈杂声响起,一直喧嚣到深夜。走在巷弄里,时常会有时光停滞不前的感觉,觉得无论是那封建社会的明清王朝,还是那百年前的民国,这里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每天老街人摸黑早起劳作,傍晚喝茶打牌,晚上宵夜谈心,逢年过节赶上有琼剧演出,全家老少携凳带椅围坐在宗庙戏台下,一场琼剧看得津津有味。台上演几十分钟的悲欢离合,台下是几十年的短暂人生。

直至今日,老街外围的海口,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高高的城墙推倒扩建后,城外的滩涂地变成了解放西路,是海口最热闹繁华的街道之一;隔着一条河的海甸岛商业地产开发多年,高楼遍地,是这座城市中产阶级聚集的生活片区。唯有老街的陈阿叔,时常坐在水巷口前,怀念自己童年时代老街的商贸繁华与渐行渐远的传统习俗。

  街巷深处有人家

走访海口的老街巷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种民间信仰的庙宇和商贾官员遗留下的家族宅院。这片不大的街区里,可能有着十几二十多家宗祠庙宇,关帝庙、妈祖庙、潘家宗祠、符氏宗祠……

这些庙宇随着岁月变迁,不仅是连接街区居民的情感纽带,还成为了社区街道的一个公共场所。

振龙坊里的关帝庙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公共场所。庙宇里供奉着关帝神像,庙外搭起了一个戏台子,门口两侧树木葱葱挡阳遮阴,一个百来斤重的铜钟悬挂在旁。仔细一看,这铜钟已有些年头,是乾隆二十九年间,居住在海口所城北门内振龙坊一个名为张珏的信徒捐助所制,祈求关帝保护民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白天,振龙坊的关帝庙是街道居民们相聚喝茶、谈天说地的活动场所;夜晚,这里可以搭台唱戏,社区讨论公共事宜;到了重大节日,各家各户端鸡送饭过来祭拜关帝,祈求全家平安健康,生意兴隆旺盛。

从关帝庙出来再继续步入巷弄深处,转角间忽见一座古宅,门口花草春意盎然。木质大门上挂着梅宅牌匾,门侧两旁对联写着:“春临柳色翠还户,风送梅花香满门。”简单的两句诗句,让人心生春意,彷佛香气扑来。

梅宅是一座二重宅院,是梅家祖先梅应中建于1888年,算起来已有128年历史。对于祖先梅应中当年以何发家,建起这座宅子,梅家后人已经说不清楚,只是含糊记得,梅应中当年在街上做点小生意,一点一滴积攒了一笔积蓄建起了这座宅院。一百多年过去,这座百年老屋保存完整,厅堂的房梁、木板都保持完好,几乎未经修整过。堂屋两侧挂着梅家历代祖先的黑白照片,厅堂里刻着“修家、笃敦”四字家训。

梅家后人梅庆国介绍,听祖先口述相传,原先的梅宅门口原本是一片空地,宅院大门是拾阶而上,层层抬高,寓意节节升高。房屋外原本有花鸟雕刻,房屋上架有龙角,后来文革年代,花鸟雕刻和龙角都被人为毁坏,厅堂里的家训牌匾也被掀翻,直至文革过后,梅家后人再重新修整,刻了新牌匾。

隐藏在城市里的老街老巷,无论是这里的巷弄宅院,还是生活的居民,都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历史。当我们看惯了城市繁华的烟火,厌倦了都市钢筋水泥的冷漠,别忘了偶尔回到老街区,穿梭在人声鼎沸的老街道上,听听那些熟悉的叫卖声、吆喝声,感慨岁月穿梭,情怀依旧。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